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及质量控制
作者:佚名 来源:期刊之家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9-7 16:50:3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兴起。作为市政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确保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施工人员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现阶段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进行了论述。

  引言: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管道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确保其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一、 雨水管道设计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一)雨水管道出水口

  城市内的雨水一般是通过管道就近自流排入河道,但是由于受地形等的限制,一些城市的管道出水口多采用淹没式,即出水口低于水体水位。而且,由于出水口处多不设闸门,导致雨水管道下游河水回灌。此外,由于受水体水位顶托,导致管道内水流速度减小,管道排水能力下降,在汛期时城区低洼地段容易长时间积水,影响车辆通行,给市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

  二)设置连通管

  雨水管道各系统集水时间、汇水面积不同,高峰流量不会同时发生,各系统的排水能力也就各不相同了。一般情况下,城市内的雨水管道往往建为几个各自独立的排水系统,且各系统之间互不连通。为了使各个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应该在相邻两个系统之间的适当地点设置连通管,将雨水管道建成环状管网,从而有效达到相互调节水量,改善排水状况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雨水管道埋设较浅,而污水管道则较深,雨水可通过连通管流入污水管强行排走。如果雨水管道内常年存在河水顶托时则不宜采用这种方法。在连通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时必须要确保连通管的埋深满足最小覆盖土厚。为了防止污水回流,必要时可以设置闸槽。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汛期雨水,减少地面积水。

  三)雨水口设计要点

  雨水口一般有立篦和平篦两种。立篦不易被堵塞,但边沟需保持一定水深;平篦水流通畅,但易被杂物堵塞,降低收水能力。对此,笔者建议对于水口作如下改进措施:

  第一,当出水口不得已低于排放水体位时,在进行设计是应该充分考虑水体水位顶托的影响,在入河口处设抽升泵以及溢流闸门,以便于在汛期时开启水泵进行强行排水。第二、另外,在布置雨水口时,要考虑地形及汇水面积并结合道路纵断设计进行布置。第三、立交排水应采用独立的排水系统。第四、对于道路纵坡较大的路段,特别是立交桥的引道处,应采用平篦进行收水,且在上游就要开始布置雨水口,在下游段相应地多设雨水口,形成线形收水井,使径流雨水从上游就开始收进管道。第五、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如果雨水径注面积和径流量较大时,为了提高收水速度,通常要适当增加雨水口数量,并且最好采用上开收水井。第六、城市雨水管道入河出水口应尽力高于或者是等于排放水体的设计水位,可以通过采取管道浅埋加固处理、减小管道坡度等措施来实现。

  二、污水管道设计及质量控制要点

  其一,设置拦污格栅

  污水中通常会有纤维、塑料以及漂浮物等存在,加大了管道清掏和疏通维护的难度。如果这些杂物通过格栅进入泵房,往往会造成水泵叶轮堵塞、磨损等问题。在此,笔者建议在住宅小区以及庭院的污水管道入口处设置简易拦污格栅,定期进行清理、清掏,从源头上控制漂浮物进入市政管网,从而减轻市政管网维护管理的工作量。

  其二,设置沉淀池

  在管道内水流速度慢、水流量小的情况下,污水中的沉积物通常会发生沉淀,造成管道淤积堵塞、通水不畅,导致管道的疏通工作费时费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将检查井井底改为沉淀式,井底下沉30-50厘米。这样污水中的沉积物多数会沉积在检查井中,不至于流入下游管段。定期清掏检查井的沉积物可减少管道维护作业的工作量。

  其三,在检查井内设置闸槽

  污水干管中的流量、流速都比较大,有的检查井内的水位较高,管道维护作业或户线污水管接头时,需要将管道内的水位降低或断流。为了方便维护作业,建议在污水干管的管道交汇处检查井以及转弯处检查井直线段的每隔一定距离的检查井内根据需要设置闸槽,通过闸槽的开闭有效控制水流,方便维护作业。

  其四,推广和使用新管材

  在给排水工程中推广PCCP管、PE管、PVC-U管、聚丙烯(PP)等新型塑料复合管材,符合国家以塑代钢政策。同时管道摩阻小、重量轻、排水量大、施工方便,受到业主及施工方一致欢迎。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