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工期与控制 >> 正文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
作者:曹运周 董…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9-15 21:59:23
  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钢筋保护层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使用30或50棒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实行快插慢拔、分层振捣的振捣方法。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4.2.5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分段滚浆浇注、推进施工,底板振捣从一侧开始,成阶梯状往前推进,阶梯设置长度不得大于5000mm,分层推进浇筑厚度400~500mm,分别同步加以振捣密实,先将集水坑底部浇筑到比集水坑模板下口高50~100mm,然后浇筑平板,斜面由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而成,坡度控制在1:5左右。详见下图。在坑底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坑侧,坑侧浇筑时四周均匀布料,避免因混凝土从一侧挤压导致集水坑模板或钢筋移位。

  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8h(在商品混凝土供应合同中明确),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1h内必须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混凝土浇筑方向按照先施工深基础底板,后施工浅基础的原则

  混凝土浇注产生的泌水容易使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层过厚,致使混凝土强度不均产生收缩裂缝;浇筑过程及时处理掉,施工时通过后浇带处的钢筋与模板之间的缝隙将泌水排至后浇带,泌水沿后浇带排至集水井内,用水泵抽走。

  基坑四周防水导墙混凝土用铁锹铲入模板内,不得直接用泵管放料。泵车送料速度须以施工操作面的需求速度随时加以调整,另一面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尽可能降低最高温升值。

  每台输送泵不少于2台振捣器,及时将输送到基坑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漏振、过振。 

  混凝土浇筑标高拉线控制,用4m刮杠刮平大面,用木抹子搓抹平整,在混凝土初凝之前二次用力搓平并将表面拉毛,拉毛必须保证纹路均匀顺直。

  4.2.6 温度测试。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加强测温、养护工作,应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和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致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根据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分析,采用电子测温仪测控温度,具体做法是预埋测温探头进行测温,测温探头的位置具有代表性,同时根据温度对称分布的特点,按浇筑高度,分布在底、中、表面,按平面尺寸分边缘和中间两种,对基础底板布点测温,每段基础底板设置5个测温点,测温点距边角和表面150mm,控制指标如下:

  基面温差和混凝土中心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

  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降温速度不大于1.5~2℃/d;

  控制混凝土出罐和入模温度;

  如若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满足要求,必须及时增加覆盖层数,防止混凝土“感冒”并产生裂缝。

  4.2.7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以通过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

  混凝土养护采用一层塑料布上加两层草帘子,防止混凝土脱水龟裂,同时在现场另准备一层塑料布和一层草帘子,据测温记录确定是否需盖草帘子,当发现温差超出规定值时,及时加盖养护,依据现场测温结果,必要时采取蓄水方式进行保温养护。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完毕12h内,开始进行养护,当日平均大气温度超过+5℃时,采取浇水或保温养护,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期限根据混凝土测温记录确定。

  5.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从设计、原材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测温等过程进行预控制,提前进行混凝土配比的确定、浇筑前热功计算、编制合理的实施计划以及浇筑后裂缝控制计算、保温材料的选择及厚度计算都对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是不能被忽略的。因而,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受到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整个施工阶段的工作要求各方人员积极配合,认真研究分析,做好事前控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