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项目融资难点分析及对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5 14:48:5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融资一般认为是广东省深圳沙角B火力发电厂项目。此后,我国在项目融资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仍然停留在项目融资的初级阶段,缺乏专业的项目融资人才,项目融资经验相对匮乏。本文拟通过探讨我国项目融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完善项目融资立法

  规范项目融资操作, 我国“八五”、“九五”计划相继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此配套相应发布了《关于以BOT方式吸引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初步构成了我国BOT项目融资的法律框架。同时,《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证券法》、《招标投标法》、《信托法》等法律均为开展项目融资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积极促进了我国项目融资较快发展。

  实际上,我国项目融资的法律保障主要是停留在宏观层面,有关项目融资的法律条款分散于上述各项行业法律法规中,专门针对项目融资的法律文件至今没有出台,有关项目融资管理的细则没有明确,项目融资过程中的许多具体问题仍然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譬如,参与项目融资的外国投资者不愿接受由中国法律解释和在中国进行合同仲裁,项目融资中的合同仲裁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法律管辖权相关理念形成冲击。

  从项目融资的复杂条件看,如政府部门批准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设计预算审查批准、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用地的落实、项目建设以及生产所需的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的落实等项目融资的许多关键条件,均与政府行政存在密切关系,而相关的法规并没有特别强调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各项审批亦因过程冗长而增加了不确定性,无形中更加重了项目融资主要参与方的担忧。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我国应参照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国家层面项目融资的实施细则,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籍此打破项目融资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瓶颈,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细则还应明确除政府外的项目融资参与各方的责任、义务,使得相关各方涉及项目融资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籍此提升他们参与项目融资的信心,鼓励他们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丰富我国项目融资方式方法,尽早完成我国有关项目融资与国际的接轨。

  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促进项目融资健康发展, 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认证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状况。企业信用状况处于不透明状态,对我国项目融资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出于自身管理安全的工作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关注企业信用问题,希望通过对企业信用的识别,深入了解项目发起企业后续发展潜力,了解他们对项目持续发展的可能支持程度,进而了解项目自身发展前景,项目产品市场预测的准确性等。我国金融机构还希望通过开展企业信用评级,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风险,减轻金融机构参与项目融资管理人员的责任。但是,这样依靠银行业单独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无疑大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最终这些成本还要转嫁到项目融资发起企业身上。金融机构需要第三方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证的评估,同样需要第三方对项目进行效率、效益评价。

  事实上,我国有关信用评级服务企业良莠不齐,使得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项目发起企业在寻求资信评级服务效果上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在缺乏统一的评级标准,项目发起者资信状况无法获得金融机构认同的情况下,项目融资难以有效推进;同样,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项目评估模型,第三方对项目效益、效率的评估结论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普遍认可,所有这些无疑阻碍了项目融资的顺利进行。因此,信用评级企业必须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估模型,才能体现出第三方的公信力;同时,企业资信评估人才的培养亦是促进我国企业信用评估行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应尽快建立以行业信用体系为基础的,服务全社会的社会信用体系,各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由各地、各部门先行试点,逐步快速推进;同时,各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未来全国联网时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这样,才能使得建立在企业信用基础上的项目融资取得较快的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金融机构参与 项目融资的主动性

  项目融资周期一般较长,不确定性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由于没有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支持,金融机构管理者自然就产生任期惧怕风险的倾向,所以,从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角度看,他们宁愿做一些短平快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