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市政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防裂措施探讨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资源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5 21:03:21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控制在15×15m左右时,温度应力比较小,基础约束高度3m~4m。2)合理设置分布钢筋,尽量采用小直径密间距布置;采用直径8~14mm的钢筋和10~15cm间距是较合理的,全截面配筋率不小于3%,宜在3%~5%之间,受力筋能满足构造要求的,不再增加温度筋,构造筋不能起到抗约束作用的,应增配温度筋,变截面处配置加强分布筋。3)在改善结构物的约束条件不影响使用时(如承压式基础),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如采用一毡二油。

  3.3 采取合理施工措施,做好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3.3.1在高温季节、高温时段浇筑的措施。1)除水泥水化温升外,混凝土本身的温度也是造成体积变化的原因,有条件的应尽量避免在夏季浇筑。若无法做到,则应避免在午间高温时浇筑。2)高温季节施工时,设混凝土搅拌用水池(箱),拌和混凝土时,拌和水内可以加冰屑(可降低3~4℃)和冷却骨料(可降低10℃以上),降低搅拌用水的温度。3)高温天气时,砂、石子堆场的上方设遮阳棚或在料堆上覆盖遮阳布,降低其含水率和料堆温度。同时提高骨料堆料高度,当堆料高度大于6m时,骨料的温度接近月平均气温。4)向混凝土运输车的罐体上喷洒冷水、在混凝土泵管上裹覆湿麻袋片控制混凝土入模前的温度。5)预埋钢管,通冷却水。若绝热温升很高,有可能因温度应力过大而导致温度裂缝时,浇灌前,在结构内部预埋一定数量的钢管,除在结构中心布置钢管外,其余钢管的位置和间距根据结构形式和尺寸确定(温控措施圆满完成后用高标号灌浆料将钢管灌堵密实)。大体积混凝土浇灌完毕后,根据测温所得的数据,向预埋的管内通以一定温度的冷却水,应保证冷却水温度和混凝土温度之差不大于25℃,利用循环水带走水化热;冷却水的流量应控制,保证降温速率不大于1.5℃/d,温度梯度不大于2℃/m。尽管这种方法需要增加一些成本,却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最为有效的措施。6)可采用表面流水冷却,也有较好效果。

  3.3.2做好表面隔热保护

  浇注完成后,应及时采取保温保湿措施。保温养护措施应使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包括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加以控制,但不得少于15d,保温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在混凝土表面先覆盖一层薄膜,保证水分不散失,并在薄膜下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

  3.3.3做好混凝土表面泌水处理。一般而言,大体积混凝土存在表面泌水现象,但泌水量的大小与水泥品种外加剂成分拌和时间及混凝土坍落度有关若出现应及时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

  3.3.4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采取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使混凝土缓慢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降低温度应力。浇筑完成后应立即遮盖,避免阳光暴晒,注意保温、保湿,防止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在浇筑完 12h 后开始洒水养护,24h后松开模板紧固螺丝 2mm~3mm。墙体立面采用养护液保湿养护,边拆模、边在墙面上洒水,等墙面没有明水时立即滚涂养护液。保温至混凝土中心和表面温差平稳、正常后即可停止,保温养护不少于14d。

  总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本建设规模越发朝着大型化方面发展,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仍将是我们今后要面对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因此,无论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还是控制的方法上,均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在施工中加强控制,逐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经验,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潘盛烈.市政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探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6):176-178.

  【2】王常青.市政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13):202-203.

  【3】靳战峰,么卫良.市政桥梁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防治【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9(11):573-574.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