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市政 >> 正文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论文资源库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9-5 20:48:31

  摘 要: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主体,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介绍了.软地基处理考虑因素,提出了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概述了加固软土地基的重点。

  引言

  在市政道路的建设过程中,道路的建设过程难免会经过软土地质的区域。为了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改善软土地基的地质情况十分的重要。软土地基的抗压性和稳定性过差,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道路施工,施工完成以后,道路的质量和耐用性不能够满足实际的要求,为此,我们从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解决软土地基问题的具体措施。

  1.软地基处理考虑因素

  1.1地基状况

  土质条件的影响。黏性土: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压实法。在施工中采取的处理方法对地基的扰动必须尽量小。砂性土:采用挤实砂桩法或振动压实法对可能发生液化的砂性土进行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黏土一经扰动,强度降低很多。

  地基构成情况。在软土层较浅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简单的表层处理。重要的构造物基础常用开挖换填法。若软土层较厚,应使用其他方法配合表层处理法,具体分析如下:夹有砂层且厚度较薄(5m~6m以下)的软土层,采用表层处理法、荷载压重法等,即使是7cm的砂层也是有效排水层,在土质调查中不要遗漏。软土层厚且无砂层的情况,因排水距离长,因此固结沉降需较长的时间,同时强度也将增长。

  1.2公路等级要求的道路性质

  对于设计要求的公路道路等级越高,平整度要求也越高,越需要采取强而有力的软地基沉降处理措施。反之,公路等级较低时,可先铺简易公路路面,等待地基沉降结束后,再铺常规的公路路面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

  公路道路的形状。路堤的设计宽度与高度也是选择处理方法时要考虑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采用换填法时,对于宽而低的路堤容易出现局部破坏的现象;在设计高度大而稳定性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压重法将受到较大的限制;此外设计的路堤越宽越高,则地基产生压力的底部将越深,而引起深处黏土层沉降也越大。

  1.3公路施工的周围环境

  公路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处理地基时的振动、噪声及地下水的变化和多余的泥水散落等,因此在选择软地基施工方法时必须详细的加以考虑。

  对于路堤高度较高而地基特别软弱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基可能会经常发生大的隆起或沉降。因此,假如在路堤坡脚附近有民房和重要建筑物时,应充分考虑多方因素以减小总沉降量,同时控制剪切变形。如果工程中不能采用这类方法实现目的,应考虑事先对可能受影响的建筑物或者民房加以保护,否则应考虑以高架桥梁代替路堤的方法。

  2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在我国建设施工的相关规范中被划分为强度低、压缩量高的软弱土层,软土地基中常常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由于软土地基的的实质性质各不相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易区分,为此,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对地质进行分析,是处理软土地基的首要问题。

  针对软土地基中地基表面土壤软弱的问题可以通过表层处理法,对软土地基表面进行排水处理,并通过敷设和增添材料的方式,改变地基表面的土壤的成分,从而加固软体地基的强度。

  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具体情况,需要使用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为此,针对软土地基中常见的一些情况,笔者总结了几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处理方法:

  2.1堆载预压法

  堆载预压法大多应用于道路施工建设工作之前,通过大型填压器械,在施工建设之前对道路的地基使用大于实际荷载能力的材料对地基进行预压,能够帮助地基加速完成地质层的变化,进一步的提升软土地基的强度。同时,预压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地基进行表层排水。使用堆载预压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地基的变化,避免由于荷载材料过重导致地质剪切破坏或者严重变形。在完成以后根据地基的变化,对下沉和偏斜部位使用其他措施加以巩固。堆载预压法的施工成本较低,但是相对施工周期较长,为了能够实现堆载预压法的实际作用,在工期较为紧张的时期,堆载预压法可以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2.2表层排水法

  处理和改造之前,需要对地基中的含水进行改变,减少地基中的含水量。通常对于地势较高的道路工程中,可以使用开挖水渠的方式,通过地势将地基表层的水分排出,而在地势较低的工程路段,首先要对地基周围做好防渗水工作,然后使用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对土质中的水分进行吸附。

  2.3 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是充分利用了砂质的透水性,在软土地基中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