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电力 >> 正文
浅谈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进
作者:卢国盛 卢… 来源:毕业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5-3 7:53:08
建管合一”的弊端。首先,可以实现集中的、专业化的建设管理。由于采取了专业分工,建设公司不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他们就会更加关注项目公司对他们管理业绩的考核,集中力量进行项目管理,而不是将精力用在扩张投资上。其次,有利于管理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当前各发电集团公司均拥有大量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储备,采取滚动开发模式,可以使他们人尽其才,真正发挥他们的项目管理才能。

  2.2 引入并实行PM模式

  2.2.1 国际上实施PM模式的通行做法 根据国际上普遍流行项目阶段划分方式可把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阶段和实施阶段。前期阶段指详细设计开始之前的阶段,前期阶段包含了详细设计开始前所有的工程活动,该阶段工作量虽仅占全部工程设计工作量的20-25%,但该阶段对整个项目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0-90%,因此该阶段对整个项目十分重要。第一,在项目前期阶段,PMC的任务是代表业主对项目进行管理。第二,在项目实施阶段,由中标的总承包商负责执行详细设计、采购和建设工作。PMC在这个阶段里,代表业主负责全部项目的管理协调和监理作用,直到项目完成。

  2.2.2 电力工程项目实行PM模式的优越性和条件

  ①优越性 实行PM模式,比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三方管理模式,更能发挥PM咨询单位的专业管理能力和管理绩效,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a实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由建设管理单位履行业主职责,通过监理和咨询公司管理工程,由于监理和咨询都是阶段性的服务,没有一个承包商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而当采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PM模式)时,项目管理承包商在项目规划阶段即介入项目管理,负责项目全过程的咨询和管理。

  b实现工程项目的全要素管理 PM模式的引入,由PMC承担项目进度、造价、质量、安全等要素的管理,真正实现了工程项目的全要素管理。

  c以平等的合同关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采用传统的三方管理模式,建设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组建,它们之间是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难以产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不足,约束不力。在PM模式中,业主与PM企业是委托—代理关系,合同法中规定,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可以通过合同条款约束双方的权利义务,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项目管理。

  ②条件 在当前我国实行三方管理模式的条件下,由于监理制的实施与初衷不符,导致当前工程监理成了事实上的质量检验员。为了弥补监理的不力,业主方往往注意加强自身管理队伍的建设,因此,目前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一般拥有项目所涉及的各个专业的管理人才,机构设置复杂,同时人员鱼龙混杂,不利于自身的管理和项目管理。为精简业主方人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项目管理的任务委托专业的工程公司或咨询公司,业主专注于项目的决策和宏观控制。PM模式的优点就在于可以精简业主方人员。项目的建设管理人员与运营管理人员相分离,可以保证在项目建设期间不会有冗余人员,有助于发挥PM模的特点。因此,电力领域实施PM模式的条件为:实行“滚动开发模式”,精简业主方管理人员。

  3 结语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各发电集团公司应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项目管理模式,使企业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工具,更好的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易涛.工程造价综合知识—电力工程技术经济丛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1:36~55.

  [2]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3~36.

  [3]编委会.中国工程制造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14.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